“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,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”“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、不是用來炒的定位,加強預期引導,探索新的發展模式,堅持租購并舉,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,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,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,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”“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”“要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”……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就業、住房、養老、生育等民生問題,12月8日至10日在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一系列重要信息。
點點滴滴系民生,一枝一葉總關情。為人民謀幸福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初心。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、建設、改革,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。面對復雜嚴峻的世界經濟形勢,在國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極為繁重艱巨的形勢下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錨定“基本民生”,推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舉措,體現出黨和政府一以貫之的民生關懷,傳遞出濃濃的民生暖意。
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中,“人民至上”一直是最鮮明的底色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在整個發展過程中,都要注重民生、保障民生、改善民生,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,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。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,兜住民生底線、補齊民生短板、辦好民生實事,不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持續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、煩心事、揪心事,在幼有所育、學有所教、勞有所得、病有所醫、老有所養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上持續取得新進展,書寫了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,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實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續。
事實就是最有力的說明,數據就是最客觀的印證。從67種國家醫保目錄外獨家藥品談判成功,平均降價61.71%,到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;從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,到推動現代職業教育;從保障房建設到城市提升行動;從數字化技術服務老年人,到發展托育新興產業;從打造15分鐘生活服務圈,到促進生活性服務業高品質多樣化發展……今年前三季度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726元,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;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952元,增速繼續高于全國農村平均水平;今年1—10月,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133萬,同比增加12.2%,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.34萬個,都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;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,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,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;動力電、硬化路、4G網已基本實現村村通……樁樁件件無不是“發展為了人民,發展依靠人民,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”的生動寫照。
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進行時,沒有完成時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,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,腳踏實地、久久為功,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”。著眼社會主要矛盾變化,將人民需要作為發展標尺,立足于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,中國經濟航船向著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方向不斷前進。著眼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,持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,加快發展多層次、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,健全農民工、靈活就業人員、新業態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制度……凡此種種彰顯的是“我將無我,不負人民”的責任擔當,是堅持人民至上,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,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,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續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
民者,國之根也,國之大也。讓人民過上好日子,是“國之大者”。“人民就是江山,共產黨打江山、守江山,守的是人民的心,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。”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頭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14億多中國人民勠力同心,不懈奮斗,推動高質量發展,必將在共建共享中創造高品質生活,穩步鋪展共同富裕的美好幸福畫卷。(來源:宣講家網)
【聲明: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網立場,僅供參考。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,轉載請注明來源?!?/p>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